新时代的教育者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儒学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及新时代教育者的使命”专题座谈会综述

作者: 爱游戏app客户端官网 发布时间: 2024-01-03 16:29:25

  原标题:新时代的教育者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儒学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及新时代教育者的使命”专题座谈会综述

  在孔子诞辰2570周年之际,儒学对于人类发展作用的话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瞩目。2019年11月16日上午,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当日下午,“儒学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及新时代教育者的使命”专题座谈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座谈会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宣传出版委员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本次会议的与会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在参加完上午的开幕式之后,近百名与会者又结合新时代的教育对儒学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朱荣智:要古为今用,把古人的智慧化成现代人的生命养料。

  当今社会,人类最大的危机就是把人物化,商品化,价格化。在如此现状之下,怎么样才能做到以诚律已,以忠处事,以爱待物,朱荣智认为,我们要建立四个榜样:道德榜样,生活的榜样,学习的榜样,服务的榜样。要以知识改善生活,以智慧安顿生命,以服务成就人生。

  从春侠指出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最重要的原因。面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断层,我们不仅要去学,更要让其与自己的生命发生直接的连接。文化自信的树立离不开自省和自查,还要知己知彼。在中外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的文化自信会慢慢的强,这才更加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周卫勇认为,儒家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强调同化力。儒家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它的通性,通天下所有的文化。它通在做人的根本上,就是教育者的使命。从清朝末年以来,我们在全民性地向西方学习,这也与民间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有关。

  蔡恒奇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就是大同世界的一个表述,它符合人类最大公约数,符合人性,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只有圣贤的教育才能是真正的教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思考家庭能不能成为命运共同体?每一个校长、局长、区长,能不能让其所负责的区域首先成为命运共同体?若无法,我们现在的这个命运共同体仅仅是一个口号。

  檀传宝讲述了关怀理论的开拓者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与孔子育人理念的相似之处,并以“设身处地”这个词点出了其核心。檀传宝认为,孔子讲了仁爱的内容,也讲了仁爱的内在机制、实践逻辑与现实依据,很好地解释了教育者的爱应该是怎样的。我们要实现对孩子的教育的爱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孔子早已指明。我们要从儒学的有关智慧里,找到出发点和路径。

  中华民族与世界各个民族之间共同的、最本质的一个原点在哪里?丁月牙认为,儒学在几千年之前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是根植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那颗仁爱之心。它能够跨越民族的隔阂,文化的差异,让我们找到人们之所以为人,社会之所以为社会的根本在哪里。新时代的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从儒学中找到我和他人之间,我们与社会与世界之间的共通点,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唤醒另外一个人的生命,架起跟另外一个人的生命的桥梁。这样才可以跨越地域的差异,跨越文化的差异,实现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主编齐林泉:要传播什么样的思想?塑造什么样的灵魂?

  齐林泉认为,古代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天提出了命运共同体,关注天下苍生,不仅要关注潜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古今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亘古不变的。齐林泉结合《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国教育大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指出了教育者需要重视的问题:我们要传播什么样的知识,什么样的思想?塑造什么样的生命,什么样的灵魂?齐林泉认为现代社会的育人,有两点很重要:全面发展,个性化教育。

  李文军认为,民间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得热闹,实际上课程开得不是很正常,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还有待于发展。我们该思考怎么把特长变成常态,把特色变成底色?山东省强调德育一体化,下一步将在学科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并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

  吴颖惠认为,儒学培养的是真君子,要把民间传统文化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把民间传统文化行为化、载体化,学生和老师更容易接受,能够尽可能的防止说教和背诵为主的弊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容各种各样的思想,我们在民间传统文化教育中,不要寻找对立面的教育方式,要寻找一种文化的载体,让孩子平和地接受。

  刘嘉庚通过“三个坚持不懈”,实施“三项工程”,做到“三个防止”阐述了怎么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三个坚持不懈:抓好立德树人工程;弘扬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培养具有国家意识、世界眼光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个工程:健脑工程;仰圣工程;经典诵读工程。三个防止:防止跑偏走调;防止忽冷忽热;防止浑水摸鱼。此外,要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循序渐进,不断前进;不动摇,不折腾,不人云亦云,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张小泉认为,培养根基,铸造灵魂,培养有灵魂根基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既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汉阴县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课时,从小学到高中,进行了国学经典教育的全覆盖,每年财政上要拿出100多万元购买教材后免费发放给学生,学生数量达5万名。

  秭归县在民间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探索集中在三个字。第一是“引”,作为课程在中小学落实。第二是“推”,把每次的活动分不同年龄,不同学段来开展,促进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同。第三是“带”,目前是对城区学院做引领,以语文老师为骨干,再对其它学科的老师进行引领。

  苏莉介绍了太原市万柏林区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支持下,整体推进国学经典教育的实践。首先作了区域一体化国学经典教育规划,其次成立了万柏林区国学教育培训中心并强化教研指导,特别针对国学经典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而大力推进师资培训,还开设国学流动讲堂,在全区进行国学名师和优秀教学法的讲述,取得了积极成效。

  牛朝霞认为,本根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将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植入灵魂。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她认为文化自信可用中国的七个汉字、三句话来概括:“您好”“谢谢”“对不起”;可分为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人和大自然之间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提出了宇商教育来理解和践行“根”文化,其研究对象就是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

  肇庆市教育局德育科主任唐文明、尼山圣源书院副秘书长陈洪夫:民间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问题与困境

  唐文明、陈洪夫结合现代社会民间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和困境呼吁教师和校长应有担当,从民间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存在的种种问题。

  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湖北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唐俊、泰山学院副校长王雷亭、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孔德懿分别从学术研究、学术交流、课程开设、平台建设等方面讲述了各自学校开展民间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以及如何运用民间传统文化来培育学生,并就如何打好教师民间传统文化的底子,如何通过交流探索充分利用传统地域文化等发表了真知灼见。

  本次会议将新时代的教育者与儒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能够引发教育工作者对未来民间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思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于述胜、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建福主持会议,高度评价大家的积极思考与不懈探索,愿与大家一道,继续深入学习和深刻领悟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自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